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绪论(2学时)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内容
二、教育心理学对象的有关争论
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四、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作用
二、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第四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程序
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本章重点与难点
1.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结构。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价值。
3.教育心理学的简要发展历程和一般趋势。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一般程序和主要方法。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相关心理学家的肖像图。
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1.教育心理学研究哪些主题?
2.教育心理学有哪些主要分支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4.教育心理学的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5.教育心理学当前的主要研究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6.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的一般研究程序及所用研究方法。
参考书目与推荐阅读材料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2.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3.邵瑞珍,皮连生,吴庆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5. 韩仁生、李传银主编《教育心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第二章 学习概论 (2学时)
第一节 学习的一般概述
一、学习的涵义
二、学习的分类
三、学习的生理机制
四、学习理论的演化
第二节 学习的过程与条件
第三节 学习的分类
第四节 学习策略
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1.什么是学习?动物学习和人类学习有何不同?
2.学习分类研究有何价值?如何理解学习层次和学习结果分类?
参考书目与推荐阅读材料
1.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3.邵瑞珍,皮连生,吴庆麟.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第三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4学时)
第一节 心理发展一般规律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与教育
二、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第二节 品德发展与教育
第三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本章重点与难点
1.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有关理论。
2.社会性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有关理论。
3.多元智能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4.鉴别个体差异的方法
5.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1.测量个体差异的相关测验。
2.特殊儿童活动的录像。
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1.给小组呈现一份小学数学或其他学科的教科书中的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分析所呈现的材料对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学生是否恰当。
2.根据儿童认知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教师和家长应提供何种形式的支架或帮助来促使学生的发展?
3.讨论学校常规教育中如何真正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潜能发展提供适宜条件?
4.假如你是一名教师,请从本章中选一个你认为最重要的规律,描述如何将该规律应用于某一学习情境中。
参考书目与推荐阅读材料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2.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3.邵瑞珍,皮连生,吴庆麟.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5.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6.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王宪钿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7. 韩仁生、李传银主编《教育心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第四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4课时)
第一节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第二节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第三节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四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本章重点与难点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过程
2.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及其应用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1.经典动物学习实验的挂图或多媒体光盘。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案例。
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1.什么是学习?动物学习和人类学习有何不同?
2.学习分类研究有何价值?如何理解学习层次和学习结果分类?
3.试比较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异同。
4.你如何认识强化、惩罚和消退在行为改变中的作用?请举例说明。
5.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如何?它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有何启示?
6.试比较学习的认知发现理论与认知同化理论的异同,并分析它们的应用价值。
7.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如何看待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和学习条件,据此应如何组织教学?
8.如何认识和评价人本主义的学生中心观及其自由学习法?
9.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如何看待知识、学生、学习、教师的?它对于教学改革有何启示?
参考书目与推荐阅读材料
1.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3.邵瑞珍,皮连生,吴庆麟.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5.鲍尔、希尔加德著,邵瑞珍等译:《学习论:学习活动的规律探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
6.比格著,张敷荣、张粹然等译:《学习的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7.冯忠良:《学习心理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
8.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
9. 韩仁生、李传银主编《教育心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第五章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4课时)
第一节 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第二节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第三节 奥苏贝尔的意义一同化学习理论
第四节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第五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本章重点与难点
1.认知主义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过程
2.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及其应用
3.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1.认知主义学习实验的挂图或多媒体光盘。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案例。
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1.试比较学习的认知发现理论与认知同化理论的异同,并分析它们的应用价值。
2.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如何看待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和学习条件,据此应如何组织教学?
3.如何认识和评价人本主义的学生中心观及其自由学习法?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如何看待知识、学生、学习、教师的?它对于教学改革有何启示?
参考书目与推荐阅读材料
1.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3.邵瑞珍,皮连生,吴庆麟.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5.鲍尔、希尔加德著,邵瑞珍等译:《学习论:学习活动的规律探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
6.比格著,张敷荣、张粹然等译:《学习的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7.冯忠良:《学习心理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
8.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
9. 韩仁生、李传银主编《教育心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第六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2课时)
本章重点与难点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改革的启示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案例。
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1.如何认识和评价人本主义的学生中心观及其自由学习法?
参考书目与推荐阅读材料
1.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3.邵瑞珍,皮连生,吴庆麟.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5.鲍尔、希尔加德著,邵瑞珍等译:《学习论:学习活动的规律探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
6.比格著,张敷荣、张粹然等译:《学习的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7.冯忠良:《学习心理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
8.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
第七章 知识的学习 (4学时)
第一节 知识概述
一、知识及其分类
二、知识的表征
三、知识的获得过程
第二节 知识的理解
一、知识意义的生成
二、知识的整合
第三节 概念的学习与教学
一、概念的获得过程
二、概念的教学
本章重点与难点
1.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2.知识意义的生成过程。
3.概念的获得及其教学。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概念教学的教学实例。
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1.解释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之间的区别。
2.解释意义生成的过程。
3.举例说明概念的形成、同化和转变过程。
4.课堂观察:以学生学习某一概念或原理为例,分析教师用于促进学生成功理解知识所使用的策略。
5.设计一则概念或原理教学的课案。
参考书目与推荐阅读材料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2.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3.邵瑞珍,皮连生,吴庆麟.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5. 韩仁生、李传银主编《教育心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第九章 品德的学习 (2学时)
第一节 品德学习概述
一、品德的涵义及特点
二、品德的类型
三、品德学习的实质和意义
第二节 品德学习有关理论
一、品德认知理论
二、品德情感理论
三、品德行为理论
第三节 品德的学习过程及条件
一、品德的依从
二、品德的认同
三、品德的信奉
第四节 问题行为的矫正
一、问题行为的成因
二、问题行为的矫正
本章重点与难点
1.品德学习的实质和过程。
2.品德学习的有关理论。
3.品德的信奉的心理机制。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行为矫正实例。
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课堂观察:了解学生表现出来的亲社会行为与反社会行为;分析教师的行为如何促进学生的社会技能或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参考书目与推荐阅读材料
1.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2.陈安福.德育心理学,重庆:重庆教育出版社,1987.
3.韩进之,王宪清.德育心理学概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4.李伯黍.品德心理研究.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2.
5. 韩仁生、李传银主编《教育心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培养 (4学时)
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
一、问题及其分类
二、问题解决的实质
三、问题解决的过程
第二节 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的内涵与作用
二、学习迁移的分类
三、学习迁移的有关理论
第三节 影响问题解决及其迁移的因素
一、个人因素
二、情境因素
第四节 问题解决及迁移能力的促进
一、一般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二、学科领域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三、为迁移而教学
第五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
一、创造性的内涵及特征
二、创造性的培养
本章重点与难点
1.问题解决的过程。
2.迁移的类型。
3.迁移能力的培养。
4.创造性的特征。
5.创造性的培养。
6.为迁移而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具体实施方案。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一般性问题解决训练材料。
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1.课堂观察:1)以学生解决某一问题为例,分析教师用于促进学生成功地解决问题所使用的策略;2)分析教师采取什么策略来教学,就其对学生迁移的促进而言,是否有效?如何改进?
2.设计某一课程,促进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
3.分析目前教育情境中对创造性的培养现状,讨论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创造性。
4.结合自己的实际,分析自己是否具有创造性?如何提高自己的创造性?
参考书目与推荐阅读材料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2.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3.邵瑞珍,皮连生,吴庆麟.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5.Anderson,J.R., Reder,L.M., &Simon,H.A.(1996) Situated learning and educ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er, 25(4),5-11.
6.Cormer,S.M., & Hangman,J.D.(1987) Transfer of learning: Contempora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第十章 学习动机 (4学时)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内涵
二、学习动机的作用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一、学习动机的强化论
二、学习动机的人本论
三、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形成影响因素
二、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本章重点与难点
1.学习动机的内涵、分类与作用机制。
2.学习动机理论: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动机归因理论、目标理论等。
3.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措施。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1.学习动机的相关测验。
2.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案例。
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1.学习动机通过哪些方面影响学习?
2.学习动机可分为哪几种?
3.学习动机的几种理论之间有什么关系?
4.结合实例说明如何根据学习动机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书目与推荐阅读材料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2.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3.邵瑞珍,皮连生,吴庆麟.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5. 韩仁生、李传银主编《教育心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第十一章 教学心理学 (2学时)
第一节 教师的地位与角色
一、教师职业的专门性
二、教师的角色
第二节 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教师的专业知识
二、教师的专业技能
三、教师的个性特征
第三节 教师的成长
一、教师的成长历程
二、教师的培训模式
第四节 师生交互作用
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二、学生对教师的影响
三、师生互动模式
本章重点与难点
1.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
2.教师专业素质的构成。
3.教师的成长历程。
4.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之间的差异。
5.师生互动模式。
6.教师的期望效应。
7.教师培训的途径和方法。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
多媒体、教师训练材料实例。
思考题与实习活动
课堂观察:1)观察教师的教学活动,分析教师的某些具体的心理特征与行为是如何影响其教学有效性的;2)观察课堂教学活动,分析师生互动的特征。
参考书目与推荐阅读材料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2.邵瑞珍,皮连生,吴庆麟.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3.高明书.教师心理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
4.周国韬.教师心理学.北京:警官大学出版社,1998年
5. 韩仁生、李传银主编《教育心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