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培养方案 > 正文

《教学论》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来源:bevictor伟德 | 发布日期:2018-06-28】

撰稿人:张宏

课程名称教学论

英文名称InstructionTheories

课程代码051203

开设专业:教育学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先行课程:

内容简介:本课程以教学活动的七个要素——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反馈、课程、教师、学生为基点展开,并分别论述教学活动各要素的本质和内涵,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清晰地把握教学论这一学科的理论框架。

参考教材:

1.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2.王策三著《教学论稿》(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3.裴娣娜主编《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张雨强 执笔人:张宏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课程名称:教学论

课程编号:051203

英文名称InstructionTheorie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54 实验学时:

学 分:3

开设专业:教育学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师范院校教育专业及公共事业管理(教育、非师范)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此课程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学习—体验—应用”一致,以识记其中与教学相关的主要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为基础,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内化到“心”里加以反思体验,并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应用。

(二)课程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识记现代教学论的主要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更新教学观念,理解现代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关系。

3.形成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技能和教学管理技能。

4.养成审美化教学的意向和教学艺术的取向。

5.养成将教学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自觉地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和态度。

6.初步形成创新性发现和解决学校实际教学问题的基本能力。

7.增强参与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意识和提高从事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绪论

第一节 教学的概念

第二节 教学论的基本任务

第三节 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第四节 教学论的学科特点

教学目标

1.识记:教学、教学现象、教学规律、教学实践、教学问题、教学原理。

2.了解:国内外关于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的不同主张。

3.理解:教学规律的表现形态、大课程论的基本内涵。

4.应用:能够阐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问题,初步养成教学论的学科意识和态度。

教法与学法分析

1.本章重点是“教学论的任务”和“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难点是“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2.第一节和第三节可以采取讲授法,第二节可采取“课堂阅读讨论法”,第四节可采用“自学作业法”,让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

3.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理解教学规律、教学问题的内涵。

第一章 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教学论产生发展的三个时期

第二节 教学论的基础

第三节 现代教学论的主要流派

教学目标

1.识记:教学论产生与发展的三个时期、教学论建立的标志、教学论的四大理论基础。

2.了解:教学论的社会学基础和科学基础,赫尔巴特主义教学论、发展主义教学论和范例教学论。

3.理解:教学论的哲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现代教学论的根本基础从哲学向心理学的转换,结构主义教学论、社会改造主义教学论、人本主义教学论、儿童社会活动中心教学论和后现代主义教学论的基本内涵。

4.分析和养成教学论的历史意识和态度。

教法与学法分析

1.本章的重点是“教学论的主要流派”,难点是“教学论的基础”。

2.第一节可以采取自学作业法。

3.第二节可采取“课堂讲授法”,需要教师作好充分准备。

4.第三节可采用“自学与课堂讨论法”,预先安排学生自学,然后可以围绕问题“你比较赞同哪一种教学论流派?为什么?”组织辩论,也可以组织主题发言以及大家参与讨论。

第二章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过程概述

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环节

第三节 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目标

1.识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组成成分,教学过程动力,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2.理解:教学过程环节的基本关系模式,教学过程的动力与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的关系,教学过程本质的特殊认识说、发展说和认识发展说。

3.应用:评论中小学实践中教学过程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4.分析:清理并阐述教学过程本质的不同主张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的影响。

教法与学法分析

1.本章重点是教学过程的环节,难点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在教学上,应注意与哲学“时空观”和“本质观”联系起来,以明确其基础和前提。

2.在学习、揭示和把握教学过程的基本知识方面,基本路线是:从哲学层面上把握“本质”的内涵和如何认识本质的方法;在哲学方法论的指导下,分析教学过程的环节;通过分析教学过程基本环节的关系,理解和把握推动教学过程运动、变化的动力;在此基础上揭示出教学过程的本质。

3.第一节可以采取和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事先拟制出可以引导学生自学的4—6个讨论题目。

4.第三节可以采取“学生自学作业+教师归纳精讲”的方法。自学作业题目为“试分析比较教学过程本质的三种不同主张的基本观点”,基本要求为“先阐述三种主张的基本观点,再对其进行同一性和差异性比较,并从中得出几点启示”。

第三章 教学系统

第一节 教学系统概述

第二节 教师中心说

第三节 学生中心说

第四节 学科中心说

教学目标

1.识记:教学系统、教学要素、组合性特征、教学的“老三中心”、教学的“新三中心”、教师中心说与儿童中心说及学科中心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2.理解:教师中心说、儿童中心说、学科中心说各自的理论基础与基本观点。

3.应用:辩证地分析教师中心说、儿童中心说、学科中心说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教法与学法分析

1.本章教学的重点是教学系统的要素,教学难点是教师中心说、儿童中心说和学科中心说。

2.第一节可以采用学生自学、案例引入、分组与全班讨论以及教师总结归纳的方法。

3.第二、三、四节的教学,建议根据学生已具备的教育学知识和在中小学的亲身学习或教学经验,进行联系实际的讨论,并以“分析三种不同主张的优劣及对教学实践的意义”为题进行作业练习。

第四章 教学活动

第一节 教学活动概述

第二节 学生

第三节教师

第四节教学内容

第五节教学活动的内部关系

教学目标

1.识记:教学活动、学生、教师、教师素养、教学内容、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2.理解: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现代学生观、现代教师素养结构、现代教学内容观、现代教学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3.应用:在分析学校实际条件基础上,设计出有特色的教学活动样式并加以论证。

教法与学法分析

1.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教学活动的内部关系”、“学生”和“教师”,难点是“内容”。

2.建议使用自学、专题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本章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思想。

3.建议向学生适当介绍活动理论、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的知识和理论,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本章内容的理解。

4.建议组织学生阅读有关著作或论文,比较基本概念的异同,试着对本章所涉及的基本概念

不同的定义。

第五章教学目标

第一节 教学目标概述

第二节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第三节 教学目标的设计

第四节 教学目标的表述

教学目标

1.识记:教学目标,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的六个层次,情感领域的五个层次,技能领域的七个层次。

2.了解: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3.理解:教学目标及其有关概念,教学目标的标准功能,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步骤与方法,并能根据这些步骤和方法进行设计。

4.应用:运用教学目标设计和表述方法,设计和表述具体教学课题的教学目标。

5.养成:现代教学目标意识。

教法与学法分析

1.在教学本章之前,学习或复习“教育概论”课程中有关“教育目的”的内容。

2.第一节可以采取学生自学作业法。

3.第二节可采用在讲授基础上开展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几种教育目标理论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并补充介绍我国在教育目标分类方面的研究成果。

4.第三、四两节,可采取讲授和作业相结合方式,并与第七章的教学联系起来,组织学生自学第七章第一节,安排学生运用本章所学知识和方法,设计出第七章第一节的课时教学目标并加以规范化表述。

第六章 教学原则

第一节 教学原则概述

第二节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一)

第三节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二)

教学目标

1.识记概念:教学原则、教学规则、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性统一的原则、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相结合的原则、理解性和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2.理解教学规律、教学原理、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则的关系,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

3.分析中小学常用八条教学原则的来源、应用的基本要求。

4.运用中小学常用教学原则的理论来分析中小学一些教育现象,评价教师的行为表现,诊断教学问题。

教法与学法分析

1.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中小学常用教学原则的涵义及应用要求,难点是教学规律、教学原理与教学原则的关系。

2.第一节可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加深对教学原则的理解,发展学生对教学原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第二节、第三节可以采用自学、精讲、讨论法,引导学生掌握内容编排的思路。采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指导思想,精讲典型,引导学生学习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提出的教学原则体系,把握教学原则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 教学媒体

第一节 教学媒体概述

第二节 多媒体的开发与应用

第三节 网络多媒体

第四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学目标

1.识记: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多媒体、多媒体网络、课件、校园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术语概念;多媒体的特点和网络多媒体的特点;国际互联网的主要功能。

2.理解:教学多媒体的发展及其开发与应用;校园网的开发与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理;课程包的构成。

3.应用:能够设计微型课程包的方案,能够设计并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

教法与学法分析

1.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多媒体的开发、校园网的开发与功能,难点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第一节可采用学生自学作业的方法,布置学生自学第一节的内容并作业,作业题目可以在本章末的测试题中选取,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届时设计。

3.第二节的教学,建议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操作作业相结合的方法。

4.第三节的教学,建议采用学生预习、教师讲授以及上网浏览相结合的方法。

5.第四节的教学,建议采用教师讲解、学生专题讨论的方法。

6.建议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多媒体和校园网设备,安排学生上网浏览,同时布置学生联系学校教学实际,练习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第八章 教学环境

第一节 教学环境概述

第二节 教学环境的类型

第三节 教学环境的设计与优化

教学目标

1.识记:教学环境,教学环境设计,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环境的构成因素。

2.理解:教学环境的特点和功能,教学环境的功能性分类。

3.应用:教学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环境优化的理念、途径和方法。

教法与学法分析

1.本章的重点是“教学环境的概念”和“教学环境的设计和优化”,难点是“教学环境的功能性分类”。

2.第一节可以采用系统讲授法和讨论法。

3.第二节和第三节可以采用系统讲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4.可以结合观看录像、参观访问一所教学环境设计有特色的学校,深入理解教学环境设计和优化的理念、途径和方法。

第九章 教学方法

第一节 教学方法概述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分类

第三节 当代教学方法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识记:方法、教法、学法、教与学方法、教学方法。

2.理解:教学方法的一般分类、行为主义分类、主体性分类和三层次分类,教学方法观的变化发展。

3.应用: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和使用的基本原则。

教法与学法分析

1.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教学方法概述”和“当代教学方法的发展”,教学难点为“教学方法分类”。

2.第一节可以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先布置讨论的题目:“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评论中小学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的优劣”,可以事先安排一些学生重点准备和发言,精讲以后组织学生讨论,并要求学生与后面“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和联系。

3.第二节可以采取自学作业法,自学要求和作业题目可以师生合作设计和确定。

4.第三节可采取课堂讨论与作业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和整理学习应用有关知识的体会。

第十章 教学评价

第一节教学评价概述

第二节 教学评价原理

第三节 教学评价方法

教学目标

1.识记:教学评价、元评价、自评价、他评价、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2.了解: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

3.理解:教学评价的对象,教学评价的原则、对象和类型,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4.应用:能独立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设计一个具体的教学评价的方案并组织实施。

教法与学法分析

1.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难点是“教学评价的对象和类型”。

2.第一、二节可采用学生自学、教师讲解、专题讨论等方法。

3.第三节的教学,可采取自学作业和讨论总结法,让学生通过案例启发模仿和实际操作练习去掌握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4.结合学生对教育统计、教育测量和教育研究方法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去突破教学难点和取舍有关内容。

第十一章 教学组织形式

第一节 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第二节 现代流行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三节 教学工作的组织与教案研制

教学目标

1.识记: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班级授课,道尔顿制,能力分组教学,特朗普制,课外教学,现场教学,复式教学,班级授课的优缺点及上课的程序步骤,教案研制过程的三个环节,条目式教案和表格式教案的基本结构。

2.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分类标准及主要类型,班级授课的主要特征,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全班上课、班内分组教学和班内个别教学的特点与实施要求,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和特朗普制等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

3.运用:根据本章所学的教学组织形式的理论,就特定课题和内容编制一份合乎规范的条目式教案或表格式教案,并评议一堂课。

教法与学法分析

1.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教学的组织与教案研制”,教学难点是“现代教学组织形式”。

2.教师在讲清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要多联系教学实践的实例进行教学,让学生从实践中领会理论,掌握有关技能。

3.教师应组织学生适当扩大了解当前国内外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现状,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想。

4.可采用教师讲授、师生课堂讨论、学生自学作业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第十二章 教学策略

第一节 教学策略概述

第二节 学习策略

第三节 教授策略

第四节 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1.识记:学习策略、教授策略、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和教学互动的形式。

2.理解:主体性的教学策略分类的理论依据和分类之间的关系,教学策略发展的基本趋势,学习策略的意义,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和模式,教授策略的实质和基本类型,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

3.应用:设计和实施学习策略的教学,结合具体课题选择、设计和开发有效教学策略。

4.分析:能够根据教学策略来分析一节课的优劣。

教法与学法分析

1.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教学策略的概念、主体性的教学策略分类、教学策略的发展趋势、学习策略的意义、学习策略的教学和教授策略的实质与类型、综合性的教学策略;本章的教学难点是主体性的教学策略分类。

2.第一节可以采用讲授与自学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重点讲授教学策略的概念和主体性的教学策略的分类,使学生理解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学生可以自学教学策略的其他分类。

3.第二节可以采用讲授与自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自学学习策略的分类,其他内容教师讲授,重点是学习策略的概念、意义及其教学原则和模式。

4.第三节和第四节可以采用自学作业和讨论相结合,先布置学生自学并作业,再组织学生用多媒体演示和观看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并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形成各种教学策略的具体运用经验、意识和能力。

第十三章 教学模式

第一节 教学模式概述

第二节 教学模式的分类和选择应用

第三节 当代教学模式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识记:教学模式、意义学习、自学指导教学模式、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

2.理解:教学模式的组成因素、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教学模式类型的主要标准和特点。

3.分析和评价:意义学习、自学指导教学模式和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的基本结构、特征和适用性。

4.应用:掌握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能根据具体任务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教学模式;了解当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并能自觉地自己开展教学改革。

教法与学法指导

1.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教学模式概述”、“教学模式的分类”,难点是“教学模式的发展”。

2.可以将第一节与第三节的“当代教学模式示例”结合起来进行“案例教学”,预先安排学生自学“教学模式示例”,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归纳其共同特点,然后教师进行精讲。

3.第二节,第三节,可采用自学、讨论和重点讲授相结合的方法。在组织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就“不同的教学模式的分类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当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有何启示,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应用教学模式等”开展讨论。

4.组织学生观看自学辅导、情景教学、主体性教育、活动教学等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录像带,帮助学生了解和体会不同教学模式的不同特点。

(二)实践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四、学时分配

(本项编写要求:按章节简要编写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

五、考核说明

本课程所采用的考核方法为闭卷考试;本课程成绩评定的方法,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总评成绩。

六、主要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一)主要教材

1.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二)主要参考书目

1.王策三著《教学论稿》(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2.裴娣娜主编《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3.熊川武著《教学通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

4.黄甫全、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修订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5.徐继存《现代教学论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6.董远骞《中国教学论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7.张传燧《中国教学论史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

8. 李长吉《教学论思辨》,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

9. 石鸥《教学别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10. 张楚廷《教学论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11. 程达《教学目标论》,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

12. 王鉴《教学论热点问题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13.李定仁《教学论研究二十年》,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