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培养方案 > 正文

《心理语言学》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来源:bevictor伟德 | 发布日期:2018-06-28】

执笔人:刘月月

课程名称心理语言学

英文名称Psycholinguistics

课程代码05303313

开设专业:心理学

课程类型:专业限选课

先行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内容简介: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的学科,它涉及人类个体如何掌握和运用语言系统,如何在实际交往中使语言系统发挥作用,以及为了掌握和运用这个系统应具有什么知识和能力。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心理语言学是研究个体言语交往中的编码和译码过程。由于研究对象的特点,它与许多学科有密切关系,除心理学和语言学外,还有信息论、人类学等。在方法上,它主要采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

参考教材:

王瑞明,杨静,李利著.第二语言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杨小璐著.语言:折射心理的彩虹——心理语言学入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心理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刘月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bevictor伟德

课程名称:心理语言学

课程编号:05303313

英文名称Psycholinguistics

课程类型专业限选课

总学时: 36理论学时: 36 实验学时: 0

学 分: 2

开设专业:心理学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习得和产生的心理过程的学科,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了解心理语言学的主要问题和基本思想;了解语言加工的脑机制;理解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从认知角度掌握语言理解、语言产生、语言获得和语言转换;理解语言、文化和认知;性格与语言学习等。

(二)课程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了解心理语言学的主要问题和基本思想;了解语言加工的脑机制;心理语言学研究前沿;

2、理解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语言学习的影响因素;

3、掌握当前关于语言理解、语言产生、语言获得和语言转换的认知心理学观点。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主要内容:语言加工的脑机制,语言学习关键期,语言理解,语言产生,语言获得,语言转换

重点:语言学习关键期,语言理解,语言产生,语言获得,语言转换

难点:语言加工的脑机制,语言转换

(二)实践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心理语言学概述

第一节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心理语言学的诞生和发展

第三节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语言学习的关键期

第一节关键期的概念界定与生理机制

第二节母语学习的关键期

第三节第二语言学习的关键期

第四节二语学习中的年龄效应

第三章 语言加工的脑机制

第一节大脑的结构

第二节脑功能学说

第三节语言的神经中枢

第四章语言理解

第一节语音识别

第二节词汇识别

第三节句子和语篇理解

第五章 语言产生

第一节言语产生

第二节书写产生

第三节言语失误

第六章 语言获得

第一节语言获得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语言获得的主要理论

第三节词汇学习与句法加工

第七章语言转换

第一节 语言转换的定义

第二节 语言转换的相关理论

第三节 语言转换的实验研究

第四节 语言转换的研究展望

第八章 语言,文化和认知

第九章语言学习中的个体差异

第一节语言能力倾向

第二节性格与语言学习

第十章 语言心理学专题讨论

四、学时分配

五、考核说明

本课程为考试课。学生必须出席每周的课程,平时在课堂上要积极参与讨论,平时课堂表现约占总成绩的50%。每位学生根据授课教师所给的题目,撰写一篇约3000字的论文,占总成绩的50%。论文必须符合科研论文写作规范。

六、主要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王瑞明,杨静,李利著.第二语言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杨小璐著.语言:折射心理的彩虹——心理语言学入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